News
新华社北京8月13日电(记者魏梦佳)为期5天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12日在北京落下帷幕。记者从大会组委会获悉,此次大会在机器人产业促进、应用推广等方面作用显著,会期累计售出机器人及相关产品1.9万台,销售额超2亿元。
近日,全球首台全流程智能育种机器人“吉儿”(GEAIR)登上国际学术期刊《细胞》杂志。“吉尔”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和自动化研究所科研团队合作研制,能够精准识别花朵、伸出机械臂轻柔完成杂交授粉,代替工人完成全流程育种工作。
科技日报北京8月13日电(记者张佳欣)最新发表在《科学进展》上的一项研究称,美国莱斯大学领导的团队在碳化硅体系中实现了迄今最强的声子干涉效应。该效应被称为“Fano共振”,即两个频率分布不同的声子相互干涉而产生的现象,其强度比此前报道的研究结果高出两个数量级。这一基于声子的技术有望推进分子级传感技术的发展,还在能量采集、热管理及量子计算等领域开辟新的应用路径。
科技日报北京8月13日电 (记者张梦然)《自然》13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描述了一种新型“光泳”飞行器。该飞行器本质是一类小型太阳能漂浮装置,可携带仪器漂浮在大气层高处。这种装置无需传统燃料即可维持飞行高度,为未来气候监测和火星探索开辟了新途径。 “光泳”是一种气体(或液体)中悬浮的颗粒被光加热后产生的运动力。人们已经知道这种原理超过百年,但直到近期才开始探索它的实际用途。在地球大气层上层,空气十分稀薄 ...
近日,位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浙江大学成果转化基地传出喜讯:作为基地首批签约孵化项目之一,全国首台国产商业电子束光刻机“羲之”已进入应用测试,其精度比肩国际主流设备,标志着量子芯片研发从此有了“中国刻刀”。
陆地集群无线电标准(TETRA)由欧洲电信标准协会制定,是国际上应用最广的无线电加密通信标准之一,被摩托罗拉、赛普乐等相关通信设备生产企业广泛采用,使用范围遍布100多个国家,主要用于警察、救援、军队等部门的加密通信或关键基础设施工业控制系统的数据传输。
依托天津大学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国家级平台,团队正积极推进相关成果的技术转化和应用验证,现已建成高能金属锂电池中试生产线。产品成功应用于我国3款型号微型全电无人飞行器,使其续航时间延长了2.8倍。
研究团队采用了库仑爆炸成像技术。该技术通过剥离分子中的电子使其发生碎裂,并进一步探测碎片动量以获得分子结构信息。当高强度X射线激光脉冲轰击含11个原子的碘吡啶分子时,分子内部的电子被迅速剥离,分子瞬间“绽放”成多个带电原子碎片。随后,研究团队用自制的冷靶反冲离子动量谱仪精确记录了每个碎片的运动速度、方向和能量分布等信息,由此重建出分子结构的动态影像。
科技日报北京8月13日电(记者付毅飞)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8月13日14时43分,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升空,随后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8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科技日报北京8月13日电(记者刘霞)受蝙蝠、鲸鱼等生物利用声波交流导航的启发,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与德国慕尼黑大学科学家联手,在12日出版的《物理评论X》杂志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配备简易声学设备的个体微型机器人,能通过声波协调形成具有环境适应能力的智能集群,其自组织行为堪比鸟群或鱼群。 研究团队首次证实声波可作为微型机器人的控制媒介。这些理论模型中的机器人仅配备微型麦克风、扬声器、振荡器和电机等 ...
都市快报讯 最近助力登山的外骨骼机器人,在泰山、黄山等景区持续速走红,这种装备能减轻双腿负担,可以应用于爬山、上楼等多种场景。 有不少网友留言:新科技不应该只属于年轻人,有没有为老年人研发更贴近生活,为健康加持的“黑科技”? 近日,位于余杭区的杭州程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近日,湖南等地发布高温红色警报,用电负荷接连创下历史新高,各种新技术、新设备纷纷派上用场,应对“烤”验、助力保 ...
Some results have been hidden because they may be inaccessible to you
Show inaccessible results